湖州:以全域美丽提升可持续创富和协调发展能力
发布日期:2021-07-29 点击次数:6089次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多年来,湖州持续擦亮“绿色”这一发展底色,在产业动能、统筹协调、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奋进,为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打下良好基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州GDP同比增长14.5%,增速居全省首位,比2019年同期提升6.4个百分点,两年年均增长7.3%。
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场景中,湖州对标高要求,正积极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为统领,把生产力布局于绿水青山,依托好风景发展新经济,充分激发城乡协调发展活力,让美好生活照进现实。
以人民为中心,精心守护、创新经营好一方山水,湖州正奋力提升可持续创富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打造驶向共同富裕的推进器和导航仪。
探索绿色发展3.0版 让好风景带来新经济
30%,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态宜居城市开发强度上限。2020年,湖州以18.3%的市域开发强度创造了近10万元的人均GDP,位列全省第五。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关系,湖州人探索不止。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调研南太湖保护开发时指出,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追求经济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湖州牢记殷殷嘱托,绿色发展已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1.0版,进阶到发展绿色智造、绿色产业、绿色金融的2.0版。
日前,浙江天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商用和特种车辆氢燃料电池系统正在做最后的匹配和测试。“我们正加速实现氢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构建集研发、智造与市场开拓为一体的清洁能源生态圈。”公司总经理仇海斌说。
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当前,湖州正紧扣“绿色智造”,全面推行“链长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吉利汽车、千亿“光电湾”等一大批指向未来的项目即将释放强劲动能;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2020年全国百强市排名中,湖州一跃上升12位,列第55位。
根据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未来五年,湖州将致力于基本建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当下,一场生产力的绿色布局正在湖州铺开,推动绿色发展向更高形态的3.0版演进。
“正在编制实施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我们将构建‘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生产力新布局。”湖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计划将65公里南太湖美丽湾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地,依托沪苏湖、杭宁两条高铁分别打造绿色智造和生态科技两条创新廊道,在11个万亩千亿大平台中植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全市域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建设长三角中心大花园。
溽夏时节,南太湖新区占地23.3平方公里的南太湖未来城区块,总投资300亿元、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40幢产业大楼建设正酣,即将勾勒出南太湖畔一道美丽的天际线。聚焦金融服务、科创研发、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四大新型业态,这里已集聚南太湖绿色金融中心、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金茂星外滩、金柱总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36亿元。
绿色引领下,湖州正不断列装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持续做大共同富裕的基本盘。
因地制宜创新制度供给 让全域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这是湖州的金字招牌。起源于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已从最初的村庄环境整治,变成如今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
最近,安吉田园鲁家景区又有网红项目上线。全长近2公里的高空玻璃漂流滑道蜿蜒盘旋在翠绿的竹海间,游客乘坐皮筏逐流而下,竹叶飞掠、水花飞溅,让人备感清凉刺激。
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介绍,十年间,鲁家村从垃圾遍地的穷山村变成省级田园综合体,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1.8万元增至572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47万元增至4.71万元,一切都源自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资金撬动。
湖州五山一水四分田,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之间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大相径庭。高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呼唤因地制宜的制度供给,作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湖州正以改革开路,进一步打通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进村的通道。
“城里有按揭买房,现在我们农民也能按揭建房了。”近日,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村民王毅立以宅基地使用权作抵押,申请到30万元低息贷款。不久前,德清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下出台新规,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三种方式抵押贷款。紧盯痛点的突破让“死产”变“活钱”,不仅帮助更多农民圆了新居梦,更为数百位到莫干山租赁农房开民宿的投资者增添发展信心。
将农村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本,湖州在做的远不止土地这篇文章。这两天,一支专业的光伏发电踏勘队走进安吉孝丰镇,对文体中心、新建菜场等建筑屋顶进行排摸。安吉“两山银行”与该县供电公司下属通用电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全县收储约50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土地资源,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促进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精准施策激活农村一池春水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持续向农村倾斜。
7月13日,苏州、无锡、湖州、常州四市联合发布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蓝图。四地将跨区域联手,共创416.2公里的环太湖示范路,串起50个5A级和4A级景区,同时也将大大提升沿线农村物流效率。
“三农”政策活起来、基础设施联起来、农村产业强起来。到2025年,湖州将力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比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达98.5,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湖州,正在全力探索一条“高品质城市和现代化乡村并重”的共富之路。
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让全民共享美好生活
在湖州,有个独特的现象:每天早晚高峰,最拥堵的路段可能不在市中心,而是各城镇的出入口。工作在城镇,生活在乡村,成为许多湖州人的生活常态。全市域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的定位,旨在让城乡无差别的品质生活成为现实。
南浔区练市镇农兴村,占地160亩的“农心家园”新村里,一期已建成的112幢农家别墅让城里人都艳羡不已。这是南浔正在大力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现场点——居住在分散、偏远自然村的农户,按自愿原则向中心村集聚。旧房按照第三方评估确定补偿价格,农户以极小的代价甚至免费就能住上新房。截至目前,该区签约参与宅基地盘活的农户已达2135户,而政府预计可节约宅基地面积1200亩,为发展腾出空间。
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始终在人。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湖州持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多年来民生支出占市县两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七成。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排名,湖州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不用进城就能看上专家号,这是许多湖州农村百姓的幸福体验。当下,该市正率先推进全市域“三医联动”“六医统筹”集成改革试点,打造数字健康城市。首创的“医后付”“云药房”“影像云”等多跨场景应用,正推动医疗数据、资源、智力不断下沉。人人享有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将随着湖州市互联网医院建设,在各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逐渐变成现实。
中心城区依托“一塘十山十漾”自然资源,投资50亿元,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21个城市公园,让“5分钟亲水见绿”成为现实;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今年底覆盖全市60%以上的镇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不断流动;深化城市文化空间建设,让遍布城乡的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成为百姓最爱去的“大书房”……
“人生只合住湖州。”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丰润的精神滋养,使这句古诗在新时代有了新内涵,让新老湖州人愈加认同,并主动为之奉献。
来自辽宁海城的童装业主徐维丽,是吴兴区织里镇“平安大姐”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事业有成的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志愿服务和矛盾纠纷调解上。她说:“织里是一个居住着45万新老居民的大家庭,只有‘家庭’和谐了,事业才会兴旺,生活才会幸福。”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近两年当地强势打造的城市品牌,是湖州许给自己的美好愿景,更是系统重塑城市精神、拓展发展格局的一句宣言。为此,湖州正努力探索,从乡到城,重构区域格局;从治到质,重塑产业形态;从美到强,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南太湖畔,江南古城正奋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生动缩影!